七年級科技課程的教師共備
文∣新北市立青山國中小學 張益明主任 SDG4 ∣ 優質教育
12 年國教新課綱在國中階段的科技領域課程,是結合生活科技與資訊科技兩門科目實施,分別著重於「創意設計」及「運算思維」。前者,係指運用簡單機具及材料處理的製作程序,培養學生設計和實作的能力,以了解科技與生活的關係。後者,強調學習電腦相關知能,並培養邏輯、系統化思考,提升學生利用資訊科技
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物聯網、數位化製造技術快速發展,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或網路世界裡有太多可以學習的資源及機會。近年來,放眼國際教育改革,先進國家有提出跨學科創作導向的 STEM 教育,亦即科學 (Science)
、技術 (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 及數學 (Math) 等知識整合運用的能力養成。
有鑑於此,本校科技領域教師主動提出,希望從七年級開始,每一班級生科、資科隔週對開一次連上 2 節課,並且由同一位老師任教,目的是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以主題式學習,針對生活情境中待解決的問題,提出各種創意發想,並應用科技課堂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製作出日常生活裡可以使用的器具。因此,本校七年級 3
位任教科技領域的老師,就開啟了共同備課研發教材的機制。
首先教師們在 Google 創建一個協作教學平台,平常各自發現有趣或有用的資訊,就會貼在上面分享,方便其他教師可以立即得知訊息,並應用於課堂教學之上。舉凡共同設計出來的教學簡報檔、學習單及相關學習網站連結……等,也會一併放置在教學平台上,老師們有時在辦公室開心地面對面討論,但是更多的時間是因為 有了 Google 平台的共同備課方式,不僅可以跨越時空的障礙,更發揮了 1+1+1>3 的加乘效果,每一位教師上課都能善用集智互惠創發出來的教學資源,這一學年來,3 位老師已經協力開發出 3 套模組課程,以下就請他們一一的分享給大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