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實作教學超有感
文∣謝泓儒
講到「協力蓋綠能屋」的起源就要從有次學生的回饋單開始說起,校長看到學生的回饋單後與我們分享她印象深刻的學生回饋,回饋單上面是這樣寫著:二樓的花圃總是圍著危險勿近的黃色警告條,到底什麼時候能修好?什麼時候才能再次的進到這個地方?
這個花圃是全木構的形式搭建而成的,但因為這裡的環境氣候因素導致木構花圃腐爛甚至有斷裂的跡象修復不易。所以在安排處理的過程中以學生的安全為優先考量就先圍起來並且不讓學生靠近。

在討論之後決定開始募款,讓這個破舊花圃有重新的面貌,秀峰扶輪社大力協助下總算能開始重新修復。最終決定此區域能夠結合前方川堂形成整體的空間運用但因為氣候因素所以需要有屋頂,學生在回饋單看到問題我們也希望在修復的過程中讓學生也能學習到解決問題就以協力造屋方式進行。
從問題、拆除、自造、再利用這些過程都帶領的學生參與,健益老師舉辦寒假營隊帶領著其他老師與學生以及六韜團隊共同參與協力造屋。在這過程中學生學習到造屋的過程從柱、樑、牆、屋頂,都是老師與學生用手鎖到手都長水泡所辛苦完成的。其中我與 4 位學生一起到工廠去將之前所拆卸花圃木料進行整理,從挑、 洗、刨、磨這些程序將木頭再利用,綠能屋的正面牆上就是原有花圃的木頭所構成,也利用雷雕將大家記錄在木塊上拼湊成故事牆。

綠能屋就是有基本的通風、採光,減少能源消耗,使用的建材符合環保規範而我們 也將原有的木料進行整理賦予老師變工頭帶你蓋房子教師實作教學超有感新的生命,這也就是這次學生參與綠能屋所體會到不一樣的協力造屋。接下來,我們將會 將綠能屋與原有的川堂空間帶著學生進行通用設計規劃再加上智慧家居將這個區域變成符合學生、學校甚至是社區都能夠使用的通用空間- 多功能智慧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