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藝術小苗在新北汐止的成長 – 談人文遠雄博物館藝育術苗計畫
文∣人文遠雄博物館 游冉琪館長

人文遠雄博物館在汐止成立以來,一直期許能紮根於地方,將藝術能量深入社區,因此,提出與學校合作的展覽。自 2016 年起與汐止區各級學校逐年展出「拿手好汐」、「遊汐物語」、「聯汐夢想」和「藝汐高飛」等師生聯展。四年來,博物館與學校合作策展更加緊密,博物館不斷突破特展教育活動形式,學校內藝術領域的 教學資源也豐富成長,同時也在家長群體間形成話題,已可觀察到此展覽對在地學校、社區產生正向影響。

博物館是以保存人類珍視的人文或自然物件為核心,並負有向大眾提供其相關知識之場域。如何提升博物館的公眾性,增進與利用者、觀眾或相關社群的關係,是今日博物館的重要課題 (黃貞燕,2011)。藝育術苗計畫即是藉由館內藝術資源提供學校做為培育學童藝術教育的沃土。實施策略從建立聯展平臺開始,由館方預先設定主題及規劃數項詮釋構面,透過種子教師工作坊、融入學校美術課程,激盪發想創 意作品,再歸回博物館的展覽設計,推出聯展。

在長達約一年的過程中,教師打破教科書框架,將主題發展為議題,學生大膽發揮創意,磨練觀察的能力與表達方法,學校與博物館密切互動,形成一套在玩樂接觸藝術的籌展過程。以「2019 藝汐高飛」特展為例,展覽主題鼓勵孩子們發揮想像與創意,展翅高飛;展覽構面分為「大自然的羽翼」、「天空中的翱翔」、「展翅飛舞的心」三個單元,引導孩子們自觀察自然環境中會飛的動植物元素,進而找尋生活中與人類連結的飛行運動,再到體會心靈的抽象感受,讓孩子們在創作過程中,懷抱想飛的心情,創造未來無限可能的想望。
推動四年以來, 學校對於藝術教育的企圖心,不論從美術老師教學設計擴增媒材種類,或從展覽主題與學生們共同討論作品形式,都落實在多元豐富的展品面貌以及呈現藝術教育亮點的聯展平臺中。因此 2019 年起,博物館將這項活動發展為藝育術苗計畫,寓意藝術教育的育苗行動,做為持續執行的軸線。

未來,藝育術苗計畫將使在地學子經過密集使用博物館的過程,發展出厚實的博物館經驗,為學子們奠基博物館學習基礎,策進博物館公共價值觀;更重要的,成長的小苗們將繼續創作出新北汐止的藝術家園藍圖。
